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裴敏欣:权力过度集中使习走上不归路

习近平竟无一人是男儿的警告似乎显示唯有他是拯救中共免于灭顶的伟人但美国华裔政府学教授裴敏欣认为习近平可能并未真正吸取苏共崩溃的教训他选择独裁而非改革的新斯大林主义可能使他成为中共一党专制的掘墓人 

裴敏欣是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政府学教授是系统研究中国民主化问题的华裔学者之一他将习近平上台后以吸取苏联垮台教训为由加速集权加强一党专政的路线称之为 新斯大林主义Neo-Stalinism 

习近平策划斯大林主义政治革命 

习近平执政八年策划了一场新斯大林主义的政治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周四123裴敏欣在美国民主基金会和加拿大驻美使馆联合举办的全球民主年度讲座上说 

裴敏欣认为习近平为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国后极权主义衰落开出的处方中引入了斯大林统治的某些核心要素但他认为这种新斯大林主义统治的复原可能会加速而非阻止中国未来的民主化因为新斯大林主义具有自我毁灭性以至于有可能削弱而不是加强一党统治 

习近平上台后废除集体领导制和国家领导人任期限制开展大规模反腐运动灌输新意识形态清洗党内异己对民间社会和少数族裔的打压不断升级提倡国家资本主义寻求对抗西方的外交政策 

裴敏欣说尽管习近平本人坚信这种生存策略将使衰落的政权重振生机但尚不清楚他实际上从苏联解体中学到了什么教训如果有的话这种生存策略几乎肯定会加剧现有的紧张局势带来新的风险并破坏中共长期生存的前景 

裴敏欣提出了三个支持其推测的理由 

第一权力过度集中使习走上不归路 

权力过度集中导致普遍官僚消极懈怠决策过程缺乏多样性观点采取过度冒险政策以及无法自我纠正错误 他说 

过去八年习近平推行一带一路计划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水域建造军事化人工岛礁在新疆对穆斯林实施大规模监禁在香港实施国安法破坏一国两制这些都已经对中共政权产生诸多不利后果而习近平通过灌输意识形态来加强党的努力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沦为党员为了假装忠诚和遵纪守法而执行的毫无意义的政治形式 

第二高层权斗不可避免 

裴敏欣说2018年初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后一场接班权斗已经浮现习近平现在设置了不可预见的结局对潜在强大竞争对手的担心促使他只会安排弱小忠实拥护者为接班人斯大林和毛泽东去世后的历史经验表明继任者很可能爆发权斗如果习近平的继任者输掉权斗他的遗产可能像赫鲁晓夫和邓小平那样面临风险后习近平时期的权斗胜利者将被激励去开辟新的道路并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的遗产 

第三经济发展遭遇内外阻力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习近平的经济政策是否会以合理速度维持增长裴敏欣说 

一个月前中共中央批准的最新经济计划预计年增长率将达到4.7%左右如果实现2035年中国经济规模将扩大一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结构恶化裴敏欣认为这种乐观的预测可能不会成功 

裴敏欣指出中共最新经济蓝图没有包含任何能提高效率的根本性改革如果没有真正的改革中国在未来十年中要维持增长将面临巨大困难 

此外裴敏欣表示与美国的战略竞争加剧将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中国在国内的倒退和外交政策的激进使之处于跟美国及其民主盟友的碰撞过程中 

裴敏欣说在围堵战略的驱使下中美间全面经济脱钩不可避免如果美国成功地与其盟国团结起来对中国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在安全方面紧张局势升级将引发军备竞赛从中国国内需求中转移资源与美国的战略竞争在地缘政治上的紧迫性还要求中国投入资源以支持友好的主要是专制的政权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投射中国实力的宏伟但可疑的项目将消耗中国国库里数千亿美元 

2035习近平时期结束 

裴敏欣预测在习近平时期结束前——为论证假定是2035左右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几乎肯定会比今天更加有利于民主化 

如果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专政的命运为思考中国未来提供了任何指导的话那么今天值得推测的是从毛主义极权主义绕道后极权主义进入新斯大林主义的漫长旅程只会拖延而不能阻止其与民主未来的会合 

中国最终可能告别极权主义漫长黑影笼罩的过去 在2020全球民主年度讲座的最后裴敏欣这么说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民族解放陣線: 《公公的棒棒》白皮书

民族解放陣線: 《公公的棒棒》白皮书:   文章犀利透徹!“公公的棒棒”可謂典故,文雅一點可為成語—“力士雄起” 與“皇帝新衣”一起載入國學典籍,——松林 高力士将军倾力发布《公公的棒棒》白皮书 Original 十三张机 梅林阅春秋 2021-12-07  00:06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代诸天子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自由独立之殇 大师陈寅恪无处安身文革含冤去世

 

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并称“清华三巨头”,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他一生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晚年却遭遇史无前例的暴政,身家性命无处安顿。(“百年真相”提供)

他,没有博士文凭,却与梁启超、王国维并称“清华三巨头”,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他,一生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晚年却遭遇史无前例的暴政,身家性命无处安顿。

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师。按照一些书中的描述,他们是有“风骨”、“好玩”且学问深厚的人,对世事也常有惊世骇俗的作为。我们今天就来走近其中的一位——陈寅恪

对中国现当代学术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陈寅恪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他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所拥有的学问,被赞叹是“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这样的学识,和陈寅恪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

1890年,陈寅恪出生在湖南长沙,祖籍江西义宁。他是晚清大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之孙。陈寅恪的祖父两代都倡导新政,父亲陈三立还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不但教授四书、五经,还开设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现代化课程。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聪慧好学的陈寅恪从小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长大后又先后留学日本和欧美多国,通晓二十多种语言,学贯中西。但颇具意味的是,他一生中竟没拿过一张文凭。有人曾经问到这个问题,陈寅恪回答说,考博士并不难,但在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时间学别的知识了。

好在,当时的中国相对开放,也尊重真正的知识分子,没有文凭的陈寅恪并没有明珠暗投。1925年,清华要办中国最好的国学研究院,第一件事,就是要请一流的学者来当导师。负责国学院筹备工作的吴宓,很快就请来了王国维、梁启超和赵元任三位知名的导师,并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了他在哈佛大学的同学——陈寅恪。

陈寅恪?曹云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于是,他就去问梁启超,“这是哪一国博士?”

梁启超说,“他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什么著作?”得到回答,“也没有著作。”

曹云祥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一听有些急了,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呢!”

最终,陈寅恪被破格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而他的第一堂课,也让学生们印象深刻。他给学生们送上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们交头接耳,做出不同解读。大家静下来之后,陈寅恪揭开了谜底。原来,“南海圣人”指的是康有为,作为他的弟子梁启超的学生,自然就成了“南海圣人”的再传弟子。而王国维曾当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王国维的学生也就成了大清皇帝的同学了。

陈寅恪讲历史,不仅脉络清晰,而且善于挖掘一些细节,再加上他自己独到的见解,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前来听课的除了清华的学生,还有专程赶来的北大等院校的学生,就连朱自清、冯友兰、吴宓那样的名教授也都慕名而来。久而久之,陈寅恪的学问就在学界出了名,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

说到陈寅恪,大陆学者吴洪森还有自己的观点。他在《平生所学唯余骨》一文中说,人们大都只注意陈寅恪学问的渊博和天才记忆,这些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而忽略了他身上读书人人人可以学的东西,那就是风骨。

那么,陈寅恪的风骨是什么呢?就是他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时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的陈寅恪立即辞职闲居。日本当局出日金40万元委任他创办东方文学院,他断然拒绝。

第二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绝,随即出走香港,先后任教于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直至抗战胜利。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陈寅恪没有登上蒋介石“抢救学人”的专机,而是留在大陆继续做学术研究。面对中共政权,他依然努力挺直脊梁。

1953年,毛泽东设立历史研究委员会,增设三个研究所,提议郭沫若任远古史研究所所长、陈寅恪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委任状下达后,郭沫若和范文澜马上赴任,唯有陈寅恪不为所动,继续在广东中山大学教书。当时,经常有北京的说客来请,包括他的得意门生、北大历史学系副教授汪篯。

1953年11月,汪篯怀揣着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副院长李四光的两封亲笔邀请信来到陈寅恪家,以为势在必得。不料,陈寅恪却答复说,“做学问,不应有‘在某某主义或某某思想的指导下’这种定语,凡有这种定语的都不是真学问。”又说,“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最主要的是要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

他对赴任提出两个条件: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信奉马列主义,不学习政治。二,请毛泽东或刘少奇给出一张允许证明书,作为挡箭牌。当时,有学生劝说陈寅恪不要这样做,他却说,“我对共产党不必说假话。我只想为学术领域留一块净土。”最后,去北京赴任的事不了了之。

几年后,中共掀起了摧残知识分子的“反右运动”,陈寅恪虽然受到批判,但时任中南第一书记陶铸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在陶铸的关照下,陈寅恪度过了一段还算平静的生活。1966年文革爆发,陶铸被打倒了。已经76岁的陈寅恪又将面临怎样的劫难呢?

据《陈寅恪与傅斯年》一书记载,同一年,中山大学的造反派们就把矛头对准了这位已经双目失明的老人。扣在他头上的大帽子,除了“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之外,又加上了“牛鬼蛇神”、“封建余孽”、“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等等。

他的助手被赶走,护士被撤除,工资停发,存款冻结。校园内,陈家居住了十六年的东南区一号二楼被大字报覆盖,远远望去就像一口巨大的白色棺材。更为恐怖的是,大字报逐渐由楼外糊到了室内,门脸、衣柜、床头,甚至陈寅恪的衣服上。面对此情此景,陈寅恪夫人唐筼哀叹说,“人还没死,已先开吊了。”

疯狂的造反派们还对陈寅恪抄家,查封书籍,抢走手稿。陈寅恪和祖父的二十多封往来书信,躲过了十几年的战火,却没躲过那一场场洗劫。那时候,中山大学校园内流传一个说法,说“陈寅恪有惊人记忆力”。抓住这一点,造反派们把陈寅恪拖下病床,强迫他背诵毛语录,如果不肯背或有一句背错,就对他辱骂毒打。

他们还想出一个毒计,把几只大字号高音喇叭吊在陈寅恪的窗前屋后,说是让他听取革命群众的怒吼之声。患有严重失眠症和心脏病的陈寅恪听到这“怪兽”般的嚎叫,难受得在床上抱头打滚。

造反派们看到这个“效果”,就更兴奋了,干脆把高音喇叭搬进屋里,绑到陈寅恪的床头。不一会儿的功夫,陈家两位老人就感觉天旋地转,双双心脏病复发,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1969年正月,陈家被迫搬到一所四面透风的平房。这时的陈寅恪,已经只能进一点汤水之类的“流食”了。他的两个女儿都被发配到“五七干校”劳动,只有革命委员会和“工宣队”等权力机构偶尔派人上门察看一番。少数亲友偷偷登门看望时,见到他躺在床上说不出话,只是眼角不断流出泪水来。

1969年10月7日清晨5点30分,陈寅恪走完了他79年的人生历程,在心力衰竭、肠梗阻和肠麻痹的病痛中含冤去世。一个多月后的11月21日,唐筼也撒手人寰,追随丈夫而去。

一位卓越的知识分子这样死去,在那个年代很普通,很常见。多年的苦难一朝得以结束,对陈寅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很平淡地死去,只把悲壮留给了后人。

观众朋友,谢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0WwxWijk8NemAqLtqj4Sw

订阅telegram群组:https://t.me/bainianzhenxiang

百年真相】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昊#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苦菜花》背后的真实故事人物原型——冯鉴之。

 

冯鉴之是近代历史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因《苦菜花》这部“红色经典”而走入了大众视野。 (《百年真相》提供)

他曾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中国乡绅;他曾是小有名气的读书人;他本是淹没在近代历史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因一部“红色经典”而走入了大众视野。他,就是《苦菜花》里王柬芝的人物原型——冯鉴之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真相》节目。今天我们将走近《苦菜花》这部电影,一起回顾一位反派人物原型的真实人生。

1958年初,小说《苦菜花》轰动全国,后来被搬上银幕和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作者冯德英也随之爆红。然而,书中那些原型人物的真实人生却鲜为人知。

《苦菜花》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段故事。在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原型为观上冯家村),贫农出身的“母亲”积极投身抗日,“母亲”的女儿娟子爱上了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姜永泉……

电影《苦菜花》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娟子妈和四大爷的对话中说,娟子和姜永泉“钻山沟”,不是为“搞破鞋”,而是在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人们不免有些纳闷儿,莫名其妙安排这一出戏干什么呢?

据了解内情的老乡们讲,这个情节必须得有,而且是为两个正面人物的原型姜吉成(姜永泉的原型)和冯德清(娟子的原型)特意安排的。因为在当时,这俩人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还闹出了人命,不洗白一下不行。而那个因揭发这桩丑闻而遇害的人,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冯鉴之

在观上冯家村,提起大才子冯鉴之,方圆百里没有不知道的。在《苦菜花》电影中,以冯鉴之为原型的王柬芝被描绘成“汉奸特务”,出卖抗日军民并造成重大伤亡,最后被开枪打死。关于冯鉴之,在当地流传着许多故事,但跟《苦菜花》里的描述截然不同。

在纪实报告“《苦菜花》人物原型的真实人生”中,记者金逢星通过实地采访,还原了那段历史的原貌。而所有看到这段史实的人,都感到震惊。当老乡们被问到对《苦菜花》的观感时,都说那是胡诌八扯;而对反派人物原型冯鉴之的为人,没有不夸奖的;对“母亲”、“娟子”等一家人的所谓“革命事迹”,都嗤之以鼻,说根本没有那回事儿。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乡们是怎么说的吧。

村里的一位老乡讲述了一件往事,都几十年了,他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羞愧呢!他说,还在上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揭露地主恶霸如何欺压穷人》的作文,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冯鉴之。

村里有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叫秋菊,她和冯鉴之家是邻居,两家隔着一条胡同。他就去了秋菊奶奶家,想找点儿素材。这个小孩性子直,到秋菊奶家,打了招呼之后,就直奔主题。

他问秋菊奶:“冯鉴之一家是怎么欺负咱们穷人的?”谁知道,秋菊奶一听就火了,劈头就把他骂了一通,然后说:“看你会说的,还怎么欺负,俺至今还欠人家的哩!”

接着,秋菊奶就讲了她的一段亲身经历,她至今还过意不去呢!秋菊奶说,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年,闹饥荒。秋收完了,她就领着孩子出去要饭。当时冯鉴之在外面教学。

当冯鉴之回村知道这事儿后,就再三嘱咐他的妻子说,等秋菊奶回来拿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把她留下来,别让她出去要饭了。冯鉴之说:“大人受得了,孩子受不了。”他还让妻子到时候给秋菊奶送点粮食。他说:“咱家吃什么就给秋菊吃什么。”

还不到入冬,秋菊奶就回来一次,当时冯鉴之的妻子并不知道她回来了。结果,冯鉴之回来后听说了,就把他妻子埋怨了一顿。秋菊奶第二次回来取衣服的时候,冯鉴之妻子知道了,就赶忙去秋菊奶那里,说什么也要把她留下来。随后送来过冬的粮食,还有二十五吊钱。过年后,秋菊奶左思右想,怎么也过意不去,就借了二十五吊钱,先还给冯鉴之的妻子,哪知,冯鉴之知道后,就让妻子赶快又给送回来……

秋菊奶激动地说:“我们至今还欠人家的呢,怎么还说欺负?”听完秋菊奶的话,这个小孩儿顿时觉得非常羞愧,他知道自己是被《苦菜花》里编造的故事给骗了,耷拉着脑袋,悄悄走出了秋菊奶的家门。

据村里人介绍,冯鉴之不仅救济穷人,还很爱惜人才呢!他出钱帮助上不起学的赵强念书。后来又动员他去当兵抗日救国。赵强参军后很快晋升为军官。冯鉴之遇害后,赵强非常悲痛,要不是朋友们劝阻,他当时就想带着队伍找害死冯鉴之的人算账呢!

冯鉴之在1937年回乡办学以前,还利用假期时间,教过三个学生。他们是:本村的冯秀峰、孔家村的孔少尼,还有王家庵的王克邦。冯鉴之遇害后,孔少尼因为替恩师冯鉴之鸣不平而被中共杀害。

说到这儿,观众朋友可能会问,冯鉴之是怎么遇害的呢?这就得讲讲前面提到的,姜吉成和冯德清“钻山沟,搞破鞋”的那桩丑事了。1940年前后,姜吉成被当地的冯家镇区共产党组织,派到观上冯家村当驻村干部。谁知,不久,他跟冯德清勾搭上了。这事儿在村子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当时,冯鉴之作为校长,曾好意劝说冯德清,说人家是有妇之夫,这样做不道德等等。哪知,这些话却得罪了姜吉成。后来,又因为村里的冯岳西找到冯家镇区那儿,埋怨怎么派这么个作风不正的人到观上冯家村,这让姜吉成非常气恨。姜吉成想报复冯岳西,但是,碍于冯岳西和冯鉴之是要好的堂兄弟,再加上冯鉴之在乳山牟平一带很有名望,姜吉成因此不敢肆意妄为。

然而,不久之后的一封来信,给冯鉴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1940年,日军大扫荡,把冯鉴之家抢了个精光。牟平县的日伪县长早就听说过冯鉴之的学问,又从抢劫物品中看到了他写的文章和他的一手好字,就写信请冯鉴之去为他效劳。然而,以冯鉴之的人品和爱国节操,他是断然不可能去伪政府任职的。

行事光明磊落的冯鉴之,当场就把信给撕了。他对日伪县长来信这事也毫不避讳,很多人都知道。没想到,这事儿不久就传到了姜吉成的耳朵里。姜吉成终于找到了报复冯鉴之的借口。

大约在1941年夏天,冯鉴之被中共地下组织抓捕,遭受了各种酷刑。他们逼着冯鉴之承认自己是汉奸。别看冯鉴之是个文人,却铁骨铮铮,不管怎么折磨都不认罪。1942年新年刚过,听说日本鬼子又要大扫荡,中共地下党嫌带着冯鉴之逃跑不方便,姜吉成等人又怕放了冯鉴之真相败露,就给冯鉴之扣了个汉奸罪名,残忍地把他打死了。当年冯鉴之31岁。

那么,姜吉成最后又是怎么个下场呢?据村里人介绍,姜吉成为了跟冯德清结婚,狠心抛弃了年幼的儿子姜桂安(音),和怀着身孕的妻子。姜吉成的妻子承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之后带着肚里的孩子,改嫁到冯家镇卧龙村。

中共篡政后,姜吉成当上了第一任乳山县委书记。可悲的是,他最终并未摆脱被中共迫害的命运。文革中,被造反派整死。有人认为,中共的腐化堕落和滥杀无辜都是在篡政之后发生的。其实,在中共执政之前,在中共的地下组织里,这些罪恶已经屡见不鲜。只是在那些“红色经典”的洗白下,大多数老百姓不知情而已。

“《苦菜花》人物原型的真实人生”纪实报告中记载,小说《苦菜花》不但为“正面人物”的原型进行洗白,而且,作者冯德英还颠倒黑白,虚构仇恨。冯德英在小说《苦菜花》的开篇就借仁义嫂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咬牙切齿的话:“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烂了骨头也要跟你们算清!”以此表明地主王柬芝与贫农仁义嫂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和不共戴天的仇恨。而仁义嫂的原型就是冯德英的母亲曹文琳。

然而,据老乡们讲,这些情节完全是冯德英按照“阶级斗争”的思维模式杜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冯鉴之不但跟冯德英家无冤无仇,相反,冯鉴之总是扶危济困,曾帮助冯德英家写诉状打赢了官司,还是冯德英家的大恩人呢!

半个多世纪以来,《苦菜花》中对王柬芝的描述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读者和观众。然而,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王柬芝的原型——冯鉴之,在父老乡亲的记忆中,一直都是一位可敬又可亲的好邻居呢!

观众朋友,谢谢您的收看。下次节目再见!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0WwxWijk8NemAqLtqj4Sw

订阅Telegram群组:https://t.me/bainianzhenxiang

百年真相】节目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