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拉薩三大寺

拉薩三大寺指位於拉薩的三座格魯派大寺院:
三大寺過去在西藏政教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隨著1959年漢藏衝突,三大寺迅速衰敗,影響隨著減弱,文革期間遭嚴重破壞,有的幾乎被夷為平地。以達賴喇嘛為代表的藏族流亡人士,在印度建起了與拉薩三大寺同名的三座大寺。
甘丹寺
Ganden.jpg
甘丹寺全景
藏語名稱
藏文དགའ་ལྡན་
威利轉寫dga' ldan
IPA讀音[kàntɛ̃]
藏文拼音Gandain
THDLGanden
其他轉寫Gaden, Gandän
漢語名稱
繁體中文甘丹寺
簡體中文甘丹寺
漢語拼音Gāndān Sì
坐標:29°45′28.8″N 91°28′30″E
寺廟信息
位置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縣旺波日山
創建者宗喀巴
創建時間1409年
類型藏傳佛教
教派格魯派
主供宗喀巴
活佛波米活佛
夏壩活佛
甘丹赤巴
民管會主任索朗平措
建築風格藏式寺廟
特有宗教節日燃燈節
噶丹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甘丹寺
所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初至
編號1-108
登錄1961年
甘丹寺
藏文དགའ་ལྡན་藏語拼音Gandain威利Dga'-ldan英語Ganden Monastery),一譯噶丹寺英語Gaden Monastery),舊譯釓燈寺、噶登寺、噶爾丹寺、噶勒丹寺等,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卓日吾齊山的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頂上,距拉薩57公里。清朝雍正年間清世宗曾為該寺賜名「永泰寺」。
1959年藏區騷亂之後,甘丹寺遭到破壞,大批西藏僧侶與民眾流亡至印度。十四世達賴在印度又重建了另一間甘丹寺。

名稱由來[編輯]

寺院全稱「卓甘丹南巴傑衛林」,其中「卓」指卓日吾齊山,「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南巴傑衛林」意為尊勝寺,故該寺名。

歷史[編輯]

該寺是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1409年親自籌建的。該寺赤巴(「赤巴」意即法台或座主)稱為甘丹赤巴
1959年藏區騷亂中,古寺遭到破壞,1966年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中,500多年歷史的甘丹寺遭受洗劫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甘丹寺的拆寺工程,從1966年8月19日開始。從全寺喇嘛聚會念經的「措欽大殿」開始拆,然後一座接一座地把全部的僧舍都拆掉。炸藥也被用於加速「拆寺工程」。炸藥引爆後就由一組組的人用十子鎬把整座甘丹寺夷為平地。當地的村民成功地把宗喀巴的雕像藏了起來;這是甘丹寺中唯一逃過洗劫的文物。其它所有的一切全部被摧毀。甘丹寺的廢墟在1969年,又一次遭到破壞;所有建築材料全部被分發出去。到此為止,500多年歷史的甘丹寺不留一石一木。[1]
大量僧侶逃難到南印度定居,並在該地又建立了一座甘丹寺。甘丹寺於1980年開始修復工作。

影響與地位[編輯]

該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建立的第一座寺廟,可謂格魯派的祖寺。宗喀巴法座的繼承人甘丹赤巴即居於此寺。
該寺與哲蚌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又與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倫布寺合稱格魯派的「四大寺」。再加上塔爾寺拉卜楞寺,又被稱為格魯派「六大寺」。

組織[編輯]

民主改革前,該寺的組織為喇吉扎倉康村三級管理組織。喇吉為全寺性組織,康村是基層組織,扎倉介於二者之間。喇吉的總領稱「堪布赤巴」。
上密院下密院是地位對等的研習密宗的高級組織,比三大寺內的密宗扎倉層次更高。在上密院下密院修習的喇嘛可以逐級升為上密院下密院堪布,卸任後的堪布稱為「堪蘇」。上密院堪蘇可升補為甘丹寺夏孜扎倉的法尊「夏孜曲傑」(意為「東頂法尊」),下密院堪蘇可升補為甘丹寺絳孜扎倉的法尊「絳孜曲傑」(意為「北頂法尊」)。宗喀巴法位甘丹赤巴的繼承者輪流由這兩位曲傑擔任。
寺內普通僧人稱「扎巴」,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僧人稱「喇嘛」。寺內讀經的僧人為數不多,多從事雜務等活動。學經僧人稱「貝恰娃」,他們所能考取的最高學位是「格西」。獲得格西後,僧人可出任僧官、收徒、擔任寺內職務等,還可升入上密院或者下密院修習密宗[2]

建築[編輯]

該寺整體坐西北向東南。
  • 措欽大殿:為該寺主殿,供奉強巴佛宗喀巴等銅像
  • 拉章:2座
  • 羊八犍:一譯「陽八犍」,為護法殿,得名於後牆一塊相傳自印度羊八犍飛來的巨石
    • 斯東康(Serdhung):又稱「靈塔殿」,位於羊八犍建築群的最高層,金頂,供奉宗喀巴以及歷任甘丹赤巴的靈塔
  • 斯赤康:有金頂
  • 扎倉(僧舍院):2個,均為顯宗扎倉
    • 夏孜扎倉(意為「東頂僧院」):下有11個康村
    • 絳孜扎倉(意為「北頂僧院」):下有12個康村
  • 康村(Khangtsen):23個,每個康村管轄若干米村。康村和米村為扎倉下的地域性組織及僧人食宿之地。
  • 米村(Myicun):20個
  • 辯經場:9座
  • 宗喀巴修行處:位於該寺最東北部,是宗喀巴當年修行之所

節日[編輯]

拉薩甘丹寺內的僧人,山上白色建築為絳孜扎倉
該寺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即宗喀巴忌日舉辦「燃燈節」(藏語稱「甘丹昂卻」),白天展佛,晚上燃燈。


色拉寺


色拉寺
藏文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色拉寺喇嘛辯經場面

布局[編輯]

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卻傑拉薩北郊的烏孜山南麓創建寺院,命名為「秦清林」,藏語意為「大乘洲」。因附近多「色拉」(藏語意為酸棗林),故又通稱色拉寺。建寺後不久,宗喀巴即去世。因為之前他還興建了甘丹寺哲蚌寺,故此人們將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
色拉寺的規模宏大,依山就勢而建,寺前有流沙河流淌而過。寺院佔地約11.5萬平方米,建築以措欽(集會)大殿、麥扎倉、吉扎倉、阿巴扎倉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布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雖然建造時並沒有進行過規劃布局,但由於建築的外觀顏色一致,主體建築形體高大,因而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使整座寺院顯得主次有序。寺內所有屋舍均為石木結構,屋頂覆阿嘎土,白色外牆的上部裝飾紫黑色貝瑪草,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

建築[編輯]

色拉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2-28
登錄1982年
位於寺院東北部的措欽大殿是全寺的管理中心和主要集會場所,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它建於1710年,平面為方形,由殿前廣場、經堂和五座拉康(佛殿)組成,佔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經堂高2層,中部用長柱頂起為天窗,可以採光。四周為短柱,構成相對低矮的空間,用以供奉佛像。經堂的後部有三座佛殿,居中者供奉高6米的強巴佛彌勒佛)鎏金銅像,其餘供文殊菩薩、宗喀巴師徒三尊、絳欽卻傑、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等尊像。大殿的殿頂為漢式風格的歇山式頂,覆以鎏金銅瓦,裝飾寶盤、寶珠、神鳥、寶幢等。
色拉寺中最大的扎倉(經學院)是吉扎倉,建於1435年18世紀初進行過擴建,目前面積約1700平方米。它的經堂由100根柱子支撐,殿內密布著壁畫和唐卡。在經堂的西部和北部建有五座佛殿,內有許多活佛靈塔和造像。比吉扎倉略小一點的是麥扎倉,建於1419年,後被雷火燒毀,1761年重建,現面積1600多平方米。
阿巴扎倉是寺內唯一的密宗扎倉,建於1419年,面積約1500平方米。它原為措欽大殿,當現大殿建成後,便改為扎倉。阿巴扎倉的主體建築高2層,由經堂和四座佛殿組成。底層經堂的西牆為通頂的大經架,其北有石塔,後部有兩座佛殿。二層為絳欽卻傑的靈塔殿,平面呈長方形,由6根柱子支撐,柱高僅2米。該殿的東、西、北三面設佛台,北面佛台的正中供奉絳欽卻傑和色拉寺第二任主持絳才桑布的靈塔。

其他[編輯]

色拉寺內有佛像近萬座,此外壁畫、典籍、唐卡(佛教捲軸畫)、經幡、掛幢等也都遍布各殿。寺內還藏有明朝皇帝贈送的典籍、佛像和法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套用硃砂汁書寫的藏漢文對照《甘珠爾》(大藏經),乃明成祖饋贈絳欽卻傑之物。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藏文書寫的佛經版本,在藏傳佛教界和版本學領域內都具有非凡的價值。此外如金泥書寫的《大般若經》、白檀木雕刻的十六尊者像、金汁繪就的釋迦牟尼轉法輪唐卡和大慈法王緙絲像等也都是彌足珍貴之物。
絳欽卻傑曾被明成祖明宣宗封為「大國師」和「大慈法王」,因此由他創建的色拉寺也享有了崇高的聲望。17世紀寺院全盛時僧員定額為5500人,僅次於哲蚌寺。到1959年時,寺內有僧侶9000名。1947年,色拉寺下屬熱振寺五世熱振活佛噶廈政府逮捕,吉扎倉的僧人為此組織了武裝試圖營救。他們與政府軍在拉薩的北郊發生戰鬥,因寡不敵眾,而被迫返寺。此事件後來被稱為「熱振事變」。

僧眾生活[編輯]

色拉寺喇嘛的一項為人熟知的功課是辯經。實際上這並非色拉寺獨有,只是色拉寺的辯經功課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固定進行,且向遊人開放,故最為著名。比平時的辯經正式得多的是定期舉行的辯經法會,由高僧們展開關於佛法的討論乃至辯論。而每日的辯經,則是眾喇嘛參悟奧義、提高修為的一種輔助方法。
現在的喇嘛也並未與世俗生活完全隔絕,他們需要參加一定的勞動,色拉寺周圍種植的大片果林也需要他們照料。喇嘛們有時也會進行一些世俗娛樂。2002年時色拉寺的喇嘛甚至成立了一支足球隊,並與一些學校的球隊打比賽。為了統一服裝,隊員們大多購買了葡萄牙國家足球隊的球衣,因為其顏色與喇嘛們穿的僧袍比較接近。

參看[編輯]


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
甘丹寺 · 哲蚌寺 · 色拉寺 · 扎什倫布寺· 塔爾寺· 拉卜楞寺

印度甘丹寺[編輯]

印度的甘丹寺位於印度卡納塔克邦孟果Mundgod)的流亡藏民聚居地。該藏民聚居地是印度最大的藏民聚居地,建於1966年,其土地由印度政府提供。
靠近孟果的該藏民聚居地有9個營地,有甘丹寺及哲蚌寺這2個寺廟,以及1個尼姑庵院。1999年,這裡有13000名居民。該聚居地已經建立了一個農村信用社,一個農業研究所,一個手工藝中心。這裡已經有了現代科技及通訊設備。這裡的甘丹寺的課程和1959年拉薩的甘丹寺的課程類似。
該寺和拉薩的甘丹寺一樣,也設有絳孜扎倉和夏孜扎倉,英文名別分別為「Ganden Jangtse College」(甘丹絳孜學院)和「Gaden Shartse Monastery」(甘丹夏孜寺)。
2008年,500多名僧人因拒絕遵從達賴有關多傑雄登禁令,被西藏流亡政府從這座甘丹寺內驅逐出去。他們此後在該寺附近創立了夏甘丹寺英語Shar Gaden Monastery),於2009年10月23日至26日正式成立。由於這些僧人主要來自甘丹寺內的夏孜扎倉,因此甘丹寺內的夏孜扎倉此後無法維持,被迫關閉。[3]

哲蚌寺
哲蚌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འབྲས་སྤུངས་.jpg
所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2-27
登錄1982年
藏文འབྲས་སྤུངས་藏語拼音Zhaibung威利'Bras-spungs;拉丁文轉譯:Drepung),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拉薩「三大寺」之一,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勝洲。哲蚌,藏語「米堆」之意。
寺內之甘丹頗章
1416年永樂十四年)由宗喀巴弟子絳央卻傑主持修建,位於拉薩西郊5公里更丕烏孜山下。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乃格魯派寺院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之一。
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
甘丹寺 · 哲蚌寺 · 色拉寺 · 扎什倫布寺· 塔爾寺· 拉卜楞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